,以镀金、镀锡、镀镍和镀银等为主。 高铁接触网线用铜合金 高铁接触网线用铜合金 接触网包括接触线、承力索、吊弦等。 接触线是最重要的组成部分,电力机车运行中,其受电弓滑板直接与接触线摩擦并获得电能。 承力索的作用是悬挂接触线,同时承载一定电流来减小牵引网阻抗,降低电压损耗和能耗。 吊弦是连接接触线和承力索的连接线。 贯通地线是将铁路沿线的牵引供电回流、电力供电、信号、通信及其他电子信息系统、各种设备连接在一起的接地导体,形成等电位连接,实现铁路沿线设备的防电磁感应干扰、静电干扰以及防雷电侵入等功能。 震波速度(接触导线波动转播速度)。 可行的措施:提高接触线的抗拉强度保证其在满足安全系数的前提下提高接触线的张力。 高速列车接触线用铜合金要求 电气化铁路接触线国内外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其从国内外接触导线的主要技术指标比较、几种铜合金接触线的抗拉强度、导电率进行了介绍。此外,日本PHC接触线综合性能优异,对我国技术封锁。未见相关制备技术数据。 其对Cu-Mg接触导线及其生产工艺进行了说明。 探明了Cu-Cr-Zr系合金的强化和耐热机制,解释了Zr元素在合金中的存在形式,及其对纳米Cr强化相形核和长大的影响规律。 提出Cu-Cr系合金多尺度、多维度设计与制备理论框架。 Zr元素易氧化,造渣,易于炉衬材料反应,和熔体微量的氧化物形成络合物,熔体粘度变化,导致连续铸造困难。 合金熔体预处理,铜-锆中间合金添加方式优化,渣-气联合保护,拉铸工艺的调控(核心参数:拉铸温度,拉停比例等),实现CuCrZr合金非真空连铸和大坯锭半连铸。实现Zr的均匀分布:Zr:0.02-0.1wt%。 二次冷轧时效可有效提高合金性能,强度可达620MPa以上,电导率可达82%IACS,软化温度高达550℃。 超高强弹性铜合金 超高强CuNiSn合金的制备工艺流程 Cu-Ni-Sn合金是一种既具有高强度、高韧性又具有优良耐磨和耐蚀性能的铜合金材料:Cu-15Ni-8Sn合金的强度最高可达1350MPa以上,导电率8%IACS;Cu-9Ni-6Sn合金的强度最高可达1000MPa以上,导电率12%IACS。 Cu-Ti合金组织结构与性能 作为超高强弹性铜合金,Cu-Ti系合金具有高弹性、抗疲劳、无磁性、无冲击火花、易电镀和钎焊、耐磨等性能以及优异的弯曲性能(r/t小);广泛应用于用作传输电力信号的接插件、连接器、开关触片以及弹簧等导电弹性元件。 铜合金发展趋势 铜材减碳加工技术 铜工业碳减排实施路径主要包括:低碳原料应用、低碳工艺推广与开发、低碳能源结构优化等。 (1)低碳原料应用与废旧铜合金的循环利用(城市矿山) 废杂铜的精确分选、废杂铜有害杂质元素的去除与降低技术;废杂铜熔炼过程中的高效造渣剂、精炼剂等的研制;高效熔化炉开发,利用废杂铜实现综合性能好的再生铜合金开发。 开发黄铜、紫铜、引线框架和白铜等重点产品同级回收技术; 建立完善的回收体系,所有铜合金材料服役完毕后均能够进入循环回收体系并进行同级或升级利用。 (2)铜合金绿色智能制造技术 高效低能耗铸造、高效热处理及加工技术。 (1)铜合金多流多头高效熔铸技术和潜液转流铸造技术; (2)燃烧控制技术、烟气余热利用技术和计算机控制技术。 (3)大规格铸坯高速热变形装备与技术以及强冷塑性变形技术,加大产能,减少材料几何损失。 建立先进短流程生产线,实现高端铜基合金产品,如集成电路引线框架用铜合金板带材、接触网线、键合丝铜合金、微电机超细丝、海洋工程用白铜合金管材等的工业化生产。 建立铜合金制备全流程全耦合仿真模拟技术,实现生产工艺参数的快速优化。形成基于工业物联网的智能生产、物流、仓储技术,实现全产业链智能制造。 (3)铜材设计的数字化技术 合金化数字化技术实现了合金的从成分设计到工艺设计的理性设计以及高效实验。 合金的成分设计是开发的源头,利用热力学、动力学以及相场计算的方法,设计出理论最优的合金成分,并预测合金的目标性能,减少试验试错; 高通量实验技术以最小的成本、最低的能耗实现最大效率的试制,以此确定产品最优成分设计; 利用有限元技术实现熔铸、热处理和加工过程中工装模具的优化设计,生产工艺参数的优化设计,快速且精准确定合金生产工艺。 铜合金加工全流程高效加工技术 铜合金高效熔铸技术:多流多头铸造和潜液转流铸造技术。 节能式步进炉加热技术:通过调节大型铜加工步进炉的步进速度和间距,控制锭坯加热质量,以进一步提高加热效率。 强变形高效热变形技术:燃烧控制技术、烟气余热利用技术等提高热能利用率;大规格铸锭高速变形热轧装备与工艺,实现大产能、低材料几何损的高速变形热加工技术;高速变形提高带坯的终轧温度,减少带坯头尾温差,使带坯性能均匀、稳定,提高冷轧带材的精度和成材率。 强冷塑性变形技术:强变形装备与工艺,实现大压下量冷变形,结合快速退火,实现细晶化合金组织,提高力学性能、综合成材率。 铜材先进短流程加工技术 短流程加工技术是指由液态金属直接凝固、轧制或拉拔等变形的生产方式,综合成材率较传统工艺提高30%左右,能耗为传统工艺70%左右。 基于应用场景的材料设计 微通道换热器,就是通道当量直径在10-1000μm的换热器。与常规换热器相比,微通道换热器不仅体积小换热系数大,换热效率高。铜基微通道换热器技术节能环保效果: 环保优势:制冷剂用量减少达70%; 节能优势:换热效率提高30%以上; 成本优势:减重30%以上,成本降低30%; 比翅片铜管式换热器系统的制冷量提升3.4%,功率降1.4%,能效比提升0.16;制冷剂充注量可减少20%~35%。 铜基复合材料 铜/石墨烯复合材料 石墨烯是已知载流子迁移率最高的材料,其室温迁移率大于150000Cm2/(V·S),为硅的100倍,理论电导率达10×10⁷S/m,比铜(5.7×10⁷)和银(6.3×10⁷)还高。 如果将现有铜材替换成铜/石墨烯复合材料可以将20KW电机铜耗降低12.33%,若将全国的电机都替换为超级铜电机,每年可以节约用电约185亿度。 铜/石墨烯复合材料属于铜的深加工行业,还处于中试的阶段,暂时没有进行市场开发,但是也有小批量的销售。 弥散强化铜 其对弥散强化铜产品性能特点以及工艺流程等进行了讲述。 双金属复合板带制备方法 其从轧制复合法、铜钢复合带材工艺路线、冷轧复合工艺等进行了说明。 》2024SMM第十九届铜业大会暨铜产业博览会专题报道 来源:SMMl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