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2018/2019年度有效规避了中美贸易战,以及新冠疫情带来的巨大跌价损失。 刘中军认为,当前期货市场应该通过力推“保险+期货”的新模式,及培养大型农业种植实体参与期货市场套保,来确保期货在棉花产业稳产保供中发挥最大作用。如果能大面积实现通过政府补贴主体、棉农部分合理交费的模式来推广“保险+期货”业务,可以有效替代现有的棉花种植补贴政策,在保证棉农收益的同时,还可以起到简化政府工作的作用。 刘中军表示,通过培养大型棉花专业合作社及种棉大户参与期货或“保险+期货”,种植户成本基本可控,可以有效保障种植户收益,加强价格波动的对抗能力,有利于提高种植积极性,保证种棉面积的稳定。 期权在棉花产业的应用越来越普及 “相对于棉花期货,棉花期权有着占用资金少、产品更加灵活的特点。”刘中军说,买权可以在提供保障的同时保留取得风险利润的可能性,可以用较少的资金实现套保,并且无风险金压力;适当的卖权可以在准确研判市场形势的情况下取得固定收益、降低库存成本。例如,2019年因中美贸易摩擦,棉价跌入低谷,期货价格低于现货价格时,可以通过买入看涨期权来实现建立远期库存,这样万一棉价继续下跌也损失有限,如果上涨则可以通过期权获利平仓、行权取得多头再转现等方式,在不冒重大市场风险的前提下有效降低库存采购成本,获得较大收益。 上海夯石商贸有限公司交易员樊晓清给记者举了一个例子。某贸易商拥有棉花库存,计划3个月后出售棉花,为规避棉花价格大幅下跌的风险,同时保留价格上涨的盈利机会,贸易商应采取买入看跌期权的保护性套期保值策略。通过购买棉花22000的平值看跌期权,支出权利金500,随着价格上涨最大亏损为500元/吨,同时现货端享有价格上涨带来的销售利润。 “从与产业客户的接触来看,棉花期货与期权在产业链套保应用中不断普及,产业客户对期货、期权等金融衍生工具在企业运营中规避价格风险的认识不断加深,棉花产业链相关企业对期货市场的参与度逐年明显提升。”樊晓清说,对于资金实力雄厚的企业及具有相关套保经验的团队,可以根据行情判断选择相适应的期货套保策略;而对于资金实力相对不足,或是没有专业的套保团队的企业,可以咨询专业的团队,比如期货公司的风险管理子公司,根据资金情况及套保需求,结合不同阶段行情走势制定合适的套保策略。 “目前棉花产业链上的主要客户均不同程度的参与棉花期现交易。”刘中军说,对于想参与棉花期货及期权交易的企业,他建议,建立符合自身企业现状的期现结合经营模式、风险管理措施,充分发挥期货、期权的套保功能,不将其当成投机工具。 上述新疆棉花贸易商告诉记者,他们公司的期货部门目前在加强对衍生品市场的学习,近些年他们对于期权工具的使用也有所加强。 来源:期货日报l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