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9期货-期货综合资讯平台
返回旧版
登录 / 注册
首页
资讯
速递
行情
数据
视频
期货开户
旗舰店
VIP会员
直播
搜 索
综合
行情
速递
文章
8月30日内蒙时泰液化
天然气
价格动态
go
lg
...
8月30日,内蒙古鄂托克前旗时泰液化
天然气
装置运行正常,目前价格5780元/吨,价格上调60元/吨,实际成交以商谈为主。 来源:生意社
lg
...
Jupiter
2022-08-30
能源价格暴涨,澳洲最大油气生产商上半年利润飙升逾4倍
go
lg
...
亚最大的能源公司,并成为全球最大的液化
天然气
供应商之一。该公司利用全球能源危机为其继续投资于斯卡伯勒(Scarborough)项目等生产的决定进行辩护。斯卡伯勒项目定于2026年首次供应液化
天然气
。 该公司周二宣布了一项每股1.09美元的期中股息,较上年的每股30美分增加了两倍多。 来源:新浪财经
lg
...
Elaine
2022-08-30
8月29日内蒙森泰液化
天然气
价格动态
go
lg
...
8月29日,内蒙古森泰液化
天然气
产能120万方/天装置运行稳定,目前价格5780元/吨,价格下调,实际成交以商谈为主。 来源:生意社
lg
...
Jupiter
2022-08-29
能源价格飙升,英国民间发起拒付费运动,已获逾11万人签名
go
lg
...
日起取消能源账单的银行自动转账,以迫使
天然气
和电力供应商降低他们每年可以向客户收取的最高费用。 这也是英国监管机构提高能源价格上限生效的日子。该机构周五宣布,从10月1日起将能源价格上限从目前的1971英镑提高至3549英镑,并预计明年1月将增至4266英镑。 咨询公司Cornwall Insight表示,这样一来,仅一年内每月平均能源账单就会飙升181%。今年4月,英国家庭能源账单刚刚从原来的每年1200英镑攀升至目前的1971英镑。 由于电价可能飙升,花旗分析师做出了令人瞠目的预测,认为英国明年的通胀率可能达到19%。 到目前为止,已经有超过11.5万人报名参加“英国人别付费”运动,不过组织者表示,只有签字人数达到100万,他们才会付诸实施。 该运动的积极分子表示,他们相信会有更多的人加入进来,尤其是周五官方宣布提供能源价格上限之后。 来源:新浪财经
lg
...
Elaine
2022-08-29
2022年1—7月份全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利润下降1.1%
go
lg
...
选业利润总额同比增长1.41倍,石油和
天然气
开采业增长1.19倍,电气机械和器材制造业增长18.4%,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制造业增长9.3%,有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增长5.1%,专用设备制造业下降2.6%,农副食品加工业下降7.5%,非金属矿物制品业下降8.2%,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下降9.6%,纺织业下降10.3%,电力、热力生产和供应业下降12.0%,通用设备制造业下降12.8%,汽车制造业下降14.4%,石油、煤炭及其他燃料加工业下降44.0%,黑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下降80.8%。 1—7月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营业收入76.57万亿元,同比增长8.8%;发生营业成本64.85万亿元,增长10.0%;营业收入利润率为6.39%,同比下降0.63个百分点。 7月末,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资产总计149.68万亿元,同比增长10.0%;负债合计85.08万亿元,增长10.5%;所有者权益合计64.60万亿元,增长9.4%;资产负债率为56.8%,同比提高0.2个百分点。 7月末,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应收账款20.69万亿元,同比增长14.2%;产成品存货6.01万亿元,增长16.8%。 1—7月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每百元营业收入中的成本为84.70元,同比增加0.95元;每百元营业收入中的费用为7.93元,同比减少0.50元。 7月末,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每百元资产实现的营业收入为89.9元,同比减少1.2元;人均营业收入为175.4万元,同比增加15.5万元;产成品存货周转天数为18.4天,同比增加1.0天;应收账款平均回收期为54.2天,同比增加2.7天。
lg
...
Elaine
2022-08-29
王震:大转型背景叠加疫情和乌克兰危机下的能源行业
go
lg
...
产量大幅提升。第三次工业革命中,石油加
天然气
逐渐成为主力能源。扑面而来的第四次工业革命,能源工业必将完成从油气到新能源的重大转换。第26次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选择在英国格拉斯哥召开也有更深层的涵义。位于会议召开地的格拉斯哥大学是世界上第四古老的大学,这所大学与现代人类文明的发展紧密相联,西方经济学之父亚当·斯密和第一次工业革命之父詹姆斯·瓦特均为该校校友。能源变革的同时,金融体系、组织形式也相应发生变革。商业银行、投资银行、风险投资都是分别伴随着前三次工业革命而生,而与新一轮工业革命相应的科技金融、数字金融正在蓬勃兴起。第一次工业革命以来,公司在大国崛起和国家竞争力方面扮演着不可替代的重要角色,企业组织形式也经历了集权化、分权化、扁平化的变革,面对新一轮工业革命,组织形式网络化、去中心化趋势明显。 过去的工业革命给人类带来并不全是进步与发展。由于化石能源的使用,第一次工业革命至今,全球平均温度较一万两千年前升高了2.5摄氏度。2021年6月,美国国家海洋和大气管理局发布的最新大气二氧化碳水平测量结果显示,大气中二氧化碳浓度已经接近420ppm。减少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排放,限制全球气温上升已成为全人类的共同目标。自1992年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达成以来,全球对气候变化问题的认知已经从科学层面上升到政治高度。2015年《巴黎协定》通过时,各国同意在2020年做出新一轮气候承诺,称为国家自主贡献。去年年底,《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第26次缔约方大会在控制甲烷排放、退出煤电等方面取得标志性进展,更多国家在大会上公布实现净零排放的时间表。《巴黎协定》使全球主要经济体基本达成共识,各国出台一系列政策,加速推进能源转型。根据气候观察统计,全球目前已有150多个国家提交了更新版的减排战略,排放量占全球80%以上;已有超过130个国家和地区提出了碳中和目标;已有73个国家及地区通过立法、政策文件或者政策宣示的形式提出净零目标,这些国家排放量约占全球的73.8%。 欧洲是最早提出碳中和目标的经济体之一,2018年首次提出2050年实现碳中和的欧洲愿景,是全球碳中和目标的引领者;尽管政策取向受政治驱动而不断摇摆,但是美国总体上是全球碳中和目标的拥护者,特别是拜登上台后扭转了特朗普时期的气候政策;中国作为碳排放量最大的国家,也将是全球碳中和目标的实质推动者,3060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提出,证明中国是负责任的大国,对绿色低碳转型的支持是长期而坚定的。 新一轮工业革命将必须伴随着能源绿色低碳转型,全球科技创新进入空前密集活跃期,在能源革命和数字革命双重驱动下,全球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方兴未艾,正在重构全球创新版图、重塑全球经济结构。《巴黎协定》生效后,国际能源署(IEA)成员国普遍提高了能源技术的研究、开发与示范预算。新能源、先进核能、智慧能源、新型储能、氢能等新兴能源技术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加快迭代,成为全球能源转型变革的核心驱动力。 近年来,油气公司在环保领域面临的外部压力显著增加。2021年5月26日,在埃克森美孚的股东大会上,仅持有0.02%股份的对冲基金"引擎一号"成功拿下了三个董事会席位,占据了埃克森美孚董事会席位的1/4。当天,欧洲荷兰海牙法院以"助长了全球气候变化"为由,正式命令能源巨头荷兰皇家壳牌公司在2030年底前将其二氧化碳排放量在2019年的基础上减少45%,并裁定其目前的减排计划不够具体。 未来油气行业还将面临更加严峻的挑战。包括更多的舆论压力。更严的法规监管。更高的成本考验。这些因素也影响了油气公司在上游的投资意愿。 2010~2015年全球油气上游投资年均达到6200亿美元,2016~2020年降至仅3920亿美元,降幅高达37%。考虑到油气产量年均7%左右的递减率,投资不足或将引发阶段性供应不足风险。 2022年上半年,布伦特原油均价为105美元/桶,比2021年均价上涨48%,国际石油公司利润暴增。第二季度,bp净利润85亿美元,创14年来最高季度盈利;雪佛龙实现有史以来最高季度利润116亿美元。然而,石油公司投资上游的意愿并未相应增加,多数巨头选择谨慎行事。据惠誉估计,油气行业2022年年度资本支出将增长19%,Rystad预测增长20%。 伴随着油气上游投资热度降低,能源体系清洁化、低碳化趋势明显。全球一次能源消费结构中清洁能源占比不断提升。2010年至2020年,全球一次能源消费结构中清洁能源,也就是
天然气
加非化石能源的占比从35.9%提升至41.6%。 尽管能源转型大势不可阻挡,但是新冠疫情还是给全球能源市场带来了新的变化。疫情反复叠加地缘政治风险,世界经济充满不确定性。2021年以来,新冠病毒持续变异,全球疫情高位流行。前期的宽松货币政策溢出效应作用明显,全球大宗商品价格高位震荡,供需失衡加剧,各国通胀压力显著增大;美国、欧元区等西方经济体收紧货币政策,美元指数波动走强,加剧国际股市震荡下行。世界银行6月份预计全球GDP增速仅为2.9%,远低于1月份预测的4.1%,降低1.2个百分点。世界经济陷入滞涨。 疫情期间美国多次降息,将联邦基准利率降至0。2020年3月,美国货币供应量(M1)是4.3万亿美元,2021年12月已经高达20.6万亿美元,增长379%。为刺激经济活动、支撑经济复苏,美联储下调利率至0-0.25%,并实施了无限量宽松的货币政策。2022年以来,受经济修复和财政补贴影响,消费需求快速修复,但供应修复进程缓慢,供需缺口推升美国的通胀水平。2022年3月CPI和2月PCE同比增速分别达到8.5%和6.35%,通胀率创过去40年新高。伴随美国通胀形势日益严峻,美联储于今年3月宣布加息,结束了2020年疫情后的超宽松周期,开启新一轮货币紧缩周期。2022年美国修正后的一季度GDP下降1.6%、二季度下降0.9%,可以说美国经济正在走向技术性衰退。 随着全球防疫封控的放松和经济活动的复苏,2021年全球能源消费和碳排放已反弹至疫情前的水平,逆转了2020年由于疫情原因出现的短暂下滑。 2021年全球一次能源需求同比增长5.8%,创下史上最大增幅,也扭转了2020年的急剧下降趋势,且比2019年水平高出1.3%。2021年全球一次能源需求增长主要由新兴经济体贡献,发达经济体的一次能源需求下降,OECD国家和非OECD国家的能源需求差距进一步减小。 2021年全球能源消费、工业过程、空燃和甲烷等造成的碳排放总量同比增长5.7%,达到390亿吨二氧化碳当量。其中,来自能源消费的碳排放量同比增加5.9%,达到339亿吨二氧化碳当量,接近2019年的水平。 油气消费走势各异。2021年,全球石油消费量同比增长530万桶/天,但仍比2019年要低370万桶。航空业仍未从疫情中复苏,航空燃油/煤油等相比2019年下降250万桶/天,降幅达到33%。石油需求主要增长来自美国(增加150万桶/天)、中国(增加130万桶/天)和欧盟(增加57万桶/天)。 2021年全球
天然气
需求增长5.3%,已高于2019年疫情前的水平,而且首次超过4万亿立方米,但在一次能源消费中的份额同比没有变化,仍然保持在24%左右。2021年中国超过日本成为全球最大的液化
天然气
(LNG)进口国,占到全球LNG需求增量60%。 美国是世界最大的油气生产国,也是受到新冠疫情影响最大的国家之一。因2020年油价处于低位,页岩油气生产商大幅削减投资,活跃钻机数随之下降至2011年以来低点。2020年之前,美国活跃钻机与油价高度正相关,相关系数高于0.9,但此次油价反弹并未带动钻机数大幅增加。截至7月底,美国活跃石油钻机数605座,距2019年同期水平(800座)仍存在较大差距,7月增加10座,增速较慢。 由于原油生产的重要增长力量页岩油恢复缓慢,美国能源信息署(EIA)预计2022年美国原油产量11.92百万桶/天,页岩油产量8.90百万桶/天,均未恢复到疫情前水平。 在过去的2021年,我们可以明显看到能源绿色低碳转型不断深化。2021年,包括生物质燃料在内,全球非水电可再生能源消费量增长约5.1艾焦,年增幅高达15%,高于2020年的9%,也要高于2021年其他任何燃料的增长。去年全球太阳能和风能电力装机增量的36%和40%来自中国。全球核能发电量增长4.2%,是自2004年以来的最强劲增长。2021年全球发电量增长6.2%,可再生能源取得明显进展,增长约17%,占到过去两年全球发电增量的一半以上,其中风电和太阳能发电在发电量中占比达到10.2%,首次在全球电力结构中突破10%大关;
天然气
发电量保持在近10年平均水平附近。 今年年初乌克兰的地缘政治危机进一步将情况复杂化,给能源行业,特别是世界能源格局带来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乌克兰危机导致全球能源供应减少。俄罗斯在全球油气供应中具有关键地位,是世界第三大产油国、第二大产气国、第四大LNG生产国,欧洲近30%的原油、近60%的
天然气
来自俄罗斯。武装冲突、制裁等因素导致俄罗斯油气产量下降。 IEA预计,2022年俄罗斯原油产量减少约140万桶/日,占其总产量的10%以上;
天然气
产量减少超过500亿立方米,占俄罗斯总产量的7%。 全球能源市场从严重过剩快速转换为"供不应求"。石油方面,需求基本恢复至疫情前水平,接近1亿桶/天,俄罗斯产量受制裁影响而下降,美国产量不及预期,OPEC+闲置产能仅300万桶/天,供应端增产空间有限,国际石油市场供需紧平衡。 LNG方面,2020年全球
天然气
液化产能利用率降到了82%,为2009年以来最低水平;2021、2022年快速攀升,2022年达到了88%,为2005年以来最高水平。 整体看,俄罗斯油气生产被动减少,增加油气市场供给压力,中东、美国在能源供给市场地位明显上升。 全球能源矿产价格从历史低位快速攀升至历史新高。油价方面,受新冠肺炎影响,2020年4月布伦特均价跌破30美元/桶,WTI价甚至是负的,创2004年以来新低;随后快速反弹,2022年3月均价突破100美元/桶,创2013年以来新高。其中,地缘政治溢价大约在20-30美元。 气价方面,2020年6月东北亚LNG现货均价跌至2.06美元/百万英热,创该基准价有记录以来新低;2022年4月均价突破37美元/百万英热,创该基准价有记录以来新高。 矿产价格方面,2021年全球钴价上涨63%,达到平均5.1万美元/吨。同样地,碳酸锂价格上涨58%,达到平均1.1万美元/吨。而2022年到目前为止,矿产价格仍在持续飙升,前五个月碳酸锂价格飙升400%以上,达到平均5.4万美元/吨的创纪录水平。关键矿产价格攀升影响了风、光等新能源产业的发展。 随着各类自然资源价格不断上涨,资源民族主义思潮愈演愈烈,对大宗商品市场产生了前所未有的影响力。过去,资源民族主义主要影响石油、贵金属等领域,随着能源转型的持续深入,锂、钴、铜等在可再生能源技术中占据重要地位的自然资源也成为资源民族主义者的武器。 疫情带来的经济衰退加剧了资源民族主义思潮蔓延,资源民族主义者希望通过本国自然资源获得更大利益。在能源领域,欧美联盟进一步强化。根据美欧签署的
天然气
供应协议,2022年美国将与国际伙伴合作确保向欧盟市场额外提供至少150亿立方米LNG,2030年前每年进口500亿立方米。 今年4月美国能源部增加批准两个国内
天然气
项目的出口请求,以应对俄欧管道气贸易减少。美国已经成为欧洲第一大LNG进口来源。俄罗斯"东向"能源战略加速。页岩革命和2014年乌克兰危机对俄罗斯在欧洲的能源权力造成了巨大冲击,直接推动俄罗斯能源出口重心东移。 2014年版《俄罗斯2035年前能源战略》提出,对亚太地区的石油出口在2035年前翻一番;2020版《俄罗斯2035年前能源战略》进一步指出,要特别重视扩大东西伯利亚和远东
天然气运
输基础设施建设。随着欧洲加速去俄化,更多俄罗斯油气将流向亚太地区。 "安全、公平、可持续性"被称为能源政策的"三元悖论",各国普遍采取动态优化的平衡政策。在乌克兰危机之前,尽管欧盟化石能源对外依存度较高,但相对稳定的地缘政治保障了能源的供应,因此欧盟更加注重能源的可持续性发展政策,将长期的能源绿色低碳转型作为建立独立自主能源体系的重要途径,对短期能源供应的波动考虑相对较少。今年乌克兰危机发生以来,欧盟能源发展开始在安全与转型、短期与长期之间寻求建立新的平衡。 5月欧盟正式发布REPowerEU计划,旨在确保能源供应实现公平、安全和可持续发展,将能源价格和供应保障提到了新高度。但是欧盟因积极去俄化,能源供应的安全稳定受到极大影响,其战略焦点不得不短暂地从低碳化转向能源安全。部分国家正在考虑或已经重新选择高碳的煤炭作为能源安全的保障,北马其顿、塞尔维亚纷纷表示将增加煤炭产量。德国、奥地利和荷兰等国已经重新启动煤炭发电以应对能源短缺。英国、挪威支持国内石油和
天然气
生产。 过去20年,油气市场形成了供应重心"西移"、需求重心"东进"和贸易"自西向东"的市场特征。亚太地区能源消费占全球比重提高到30%左右,北美地区成为2011年以来唯一的原油产量正增长区域,能源供应格局多极化趋势进一步凸显。 展望未来,油气资源禀赋决定北美、独联体以及中东,仍将是未来重要的油气出口区。随着欧洲油气消费占比的下降,预计更大比例的独联体、中东油气产量将出口至亚太地区。
天然气
供需格局发生深刻变化,供应重心"西移",需求重心"东进",自西向东成主体流向。全球已形成两大
天然气
高产带:独联体国家和北美。2021年,独联体国家
天然气
产量占全球总量的22%,北美
天然气
产量达到了28%。三个最大的
天然气消
费区分别是美国、欧洲和亚太。2021年,世界
天然气消
费量中,美国占20.5%,亚太22.7%,欧洲占比14.1%。 未来,基于我国能源资源禀赋,在"双碳"目标引导下,我国能源发展将呈现"五化"特征。一是化石能源低碳化。煤炭、石油等消费将受到抑制,
天然气
等低碳化石能源占比短时间大幅提升。二是清洁能源规模化。在技术进步和产业发展的推动下,风电、光伏等可再生能源开发与利用将加快发展。三是终端能源电气化。一次能源清洁化与终端能源电气化相辅相成,终端能源消费电气化程度越高,非化石能源发电将成为终端用能的主要来源。四是多种能源互补化。水、风、光、地热、海洋能等与煤、油、气协同发展,构建清洁稳定能源系统。五是能源发展数字化智能化。以云计算、5G、物联网等为代表的新一代数字技术将带来供能、用能模式的创新,有效提升我国能源发展效率和安全保障水平。 同时,国家也将全面推进能源消费方式变革,实行碳排放总量和强度"双控",提升能效水平,全力推动终端用能清洁化,在源端和终端形成有机的能源生态系统。化石能源低碳化、清洁能源规模化的具体表现为,我国煤炭在一次能源占比持续下降,
天然气
占比在升高,石油占比稳中略降,非化石能源占比持续升高。非化石能源加速发展,风、光等可再生能源规模不断扩大。到2060年,非化石能源消费占比将超过80%。 同时,我国CO2排放量将进入低速增长平台期。随着清洁能源占比持续提升,与能源相关的碳排放量尽管处于上升通道,但增速已降至1%以下。2021年,我国能源相关CO2排放量大致在99.7亿吨,同比增速0.8%,明显低于能源消费增速。 我们也要清醒地认识到,油气资源作为主要能源的地位短期内不可替代。国内油气资源有限,无法满足经济发展需要。据多家机构预测,我国石油产量上升到2亿吨后将再次进入一段平台期。长期来看,石油在航空、舰船等交通燃料领域和化工原料领域的地位难以被替代。根据目前的技术水平,舰船有可能通过甲醇、电力等替代部分石油燃料,而航空煤油技术成熟、成本竞争力明显,其他燃料在相当长的时间内都无法替代航空煤油;另一方面,新能源发电有着间歇性、波动性的特点,风、光等发电模式受环境、气候约束,难以保证长时间稳定发电,而储能技术尚处于攻关阶段,开关机更便捷的
天然气
发电可以起到有效的调节补充作用,是新能源发电的最佳搭档。因此,我国石油和
天然气
需求将在一段时间内保持增长势头。即使最乐观情境,到2030年,油气在我国能源结构中仍然达到30%左右;到2050年,可能会在20%左右。 习近平总书记考察胜利油田时指出:石油能源建设对我们国家意义重大,中国作为制造业大国,要发展实体经济,能源的饭碗必须端在自己手里。因此,面对"双碳目标",必须统筹转型与安全。 为实现"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目标,要加快构建现代能源体系。《"十四五"现代能源体系规划》指出,要处理好发展和减排、整体和局部、长远目标和短期目标的关系,着力增强能源供应链安全性和稳定性,着力推动能源生产消费方式绿色低碳变革,着力提升能源产业链现代化水平。 为了人类文明的生存和发展,能源转型大势不可阻挡。碳中和愿景下能源行业发展趋势面临重塑,绿色低碳转型将成为油气行业重点趋势。石油在航空、舰船等交通燃料领域和部分化工原料领域的地位难以被替代;
天然气
发电可以对新能源发电起到有效的调节补充作用。长期来看,油气仍将维持全球主体能源地位。俄罗斯是重要油气生产国,乌克兰危机后俄罗斯油气生产被动减少,OPEC原油闲置产能接近枯竭,非OPEC国家石油产量增加有限,商业石油库存已处于历史低位,主要依靠IEA和美国释放战略石油储备,以缓解短期供应紧张,美国页岩产业尚未恢复到疫情前水平,国际石油市场供需紧平衡,地缘政治主导高风险溢价。乌克兰危机巩固了欧美联盟,欧美减少甚至禁止进口俄罗斯石油,全球石油贸易流向重构,运距上升,运费增加。近些年欧美原油加工能力减弱,叠加欧美制裁对俄罗斯成品油出口的影响,中东和亚太对欧美成品油出口量大增,石油市场的再平衡尚需时日,世界能源格局正在重塑。俄罗斯与乌克兰战局焦灼,瑞典、芬兰加入北约的障碍基本扫除,欧美对俄制裁不断加码,俄罗斯经济大幅衰退。俄罗斯油气供应不确定性显著增加、产量有所下降,全球油气供应链风险陡增。非欧地区有"北约化"苗头,产业链泛政治化和战略关系重塑倾向显现,部分欧洲国家延缓退煤进程,战略焦点短暂地离开低碳化,"能源安全"成为优先议题。 以上是我的分享,谢谢大家!
lg
...
Elaine
2022-08-26
8月26日内蒙森泰液化
天然气
价格动态
go
lg
...
8月26日,内蒙古森泰液化
天然气
产能120万方/天装置运行稳定,目前价格6170元/吨,价格下调130元/吨,实际成交以商谈为主。 来源:生意社
lg
...
Jupiter
2022-08-26
田向阳:上期所将聚焦"三强两优",与各位同仁一道,致力于市场的提质增效
go
lg
...
,进一步完善期货市场品种体系,加快上市
天然气
、成品油、电力等能源品种,助力油气行业应对价格波动,同时积极布局动力电池材料、氢、氨等新能源品种开发,增创绿色相关的风险管理工具和信息服务,为实体企业稳妥有序、安全降碳保驾护航;以区域发展战略为载体"优服务",借力上海建设国际金融中心升级版、浦东打造引领区、长三角一体化等战略,构建更健全的大宗商品价格体系,并最大限度调动一切积极因素,讲好期货故事,提升实体风险管理意识和水平;以期货和衍生品法出台为契机"优监管",认真领悟并准确把握立法精神,切实提升监管效能,正确认识和把握资本特性和行为规律,依法规范和引导资本在衍生品市场健康发展。 集众智可定良策,合众力必兴伟业。期货市场要走出一条具有中国特色、时代特征、以世界"共商共建共享"为鲜明标识的发展之路,必须具有长远眼光,汇集各方智慧。我们相信,本届论坛上,各位嘉宾的远见卓识、真知灼见,能为期货市场服务实体高质量发展提供更多新方子、新路子。 最后,预祝本届论坛取得圆满成功!谢谢大家!
lg
...
Elaine
2022-08-26
低硫燃料油走出四连阳
go
lg
...
成利多影响。 郑梦琦称,美国自由港液化
天然气
设施发生爆炸,目前正在维修中,全面重启推迟至11月。由于来自俄罗斯的
天然气运
输仍然受到限制,欧洲国家只能依赖美国和挪威的
天然气
供应,而美国和挪威
天然气流
量下降,致使近期
天然气
价格大幅上行。在能源危机和电荒的支撑下,柴油裂解表现较强,叠加供应偏紧,低硫燃料油价格走势相对较强。 国投安信期货研究院高级分析师李云旭分析称,低硫燃料油调油组分有低硫渣油及柴油组分等,而低硫渣油深加工可生产汽柴油,因此低硫燃料油与柴油关系较为密切,其裂解价差走势与柴油高度一致。而由于低硫燃料油为保税交割,与海外市场联动较强,因此近期上涨主要受海外柴油裂解价差上涨驱动。以新加坡市场为例,10ppm柴油裂解价差由8月初的40美元/桶涨至57美元/桶,同期低硫燃料油裂解价差由10美元/桶涨至15美元/桶。而海外以柴油为主的中间馏分油持续紧缺,主要因俄罗斯柴油出口减少,以及欧洲
天然气
价格高企对柴油需求的支撑。 李云旭说,从国际市场来看,由于船用需求相对稳定,低硫燃料油主要受益于柴油强势对其供应端的分流效应,基本面相对乐观。今年以来,主导低硫燃料油裂解价差走势的根本因素是海外炼厂主产品利润情况,而主导低硫燃料油价格走势的根本因素则是原油。 从国内市场来看,目前仍处于产量不断增加,进而分流新加坡船加油市场份额的阶段。7月低硫燃料油国产量创151万吨的新高,其中中石化产量77.7万吨,亦创新高。国内出口配额充裕下,低硫高产量有望维持,一定程度对内外盘价差形成压制。 顾双飞表示,近期虽然航运价格指数出现了一定下降,但塞港问题得到解决,全球在途船舶运力有所上升,利好船燃需求,但这种利好对价格的驱动有限,推动低硫走强的核心还是供应端。低硫在走势上和汽柴油有很强的相关性,虽然国外汽油裂解价差回落,但柴油裂解价差飙升,会推动低硫供应减少,进而推动低硫走强。目前低硫燃料油属于强驱动、高估值状态,在外盘柴油裂解未下降之前,仍然看好后市低硫燃料油走势。 李云旭表示,原油市场在伊核本轮会谈达成协议概率大幅减小后迎来反弹周期,低硫燃料油有望跟随原油反弹。裂解价差方面,对于单合约来说,俄罗斯成品油出口降低背景下,柴油强势的逻辑仍未证伪,欧盟对俄制裁最终若严格执行,低硫燃料油裂解价差可能继续上行。整体来看,低硫燃料油受地缘不确定性影响较大,但上涨概率大于下跌概率。 来源:期货日报
lg
...
Jupiter
2022-08-26
8月25日内蒙森泰液化
天然气
价格动态
go
lg
...
8月25日,内蒙古森泰液化
天然气
产能120万方/天装置运行稳定,目前价格6300元/吨,价格上调20元/吨,实际成交以商谈为主。 来源:生意社
lg
...
Jupiter
2022-08-25
上一页
1
•••
81
82
83
84
85
•••
90
下一页
24小时热点
暂无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