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1.42万吨,同比减少11.44%;印度尼西亚累计出口90.5万吨,同比减少17%;越南累计出口91.18万吨,同比减少7.49%。1—7月,泰国累计出口至中国橡胶125.27万吨,同比减少27.74%,供应端的紧张给予了胶价上行的动力。 对于下半年橡胶的产量,我们预计旺产期弹性亦有限。从橡胶种植周期来看,自2013年起,新种植的橡胶树面积逐年减少,2020年后新增的橡胶产能受限。此外,泰国南部已进入持续减产期,印度尼西亚也面临橡胶树老龄化的挑战,减产趋势已成定局。从割胶面积的比例来看,2023年泰国和印度尼西亚的割胶面积占比分别达到91.02%和79.77%,产量释放已接近极限。尽管马来西亚和印度出台了扶持橡胶生产的政策,但对今年天然橡胶产量的影响并不显著。当前胶价较高,虽然激励胶农增加割胶活动,但从新增种植面积和割胶面积的比例来看,橡胶产量的增长弹性有限。 国内新能源汽车需求旺盛 从需求端来看,今年以来强劲的需求侧也给予了胶价一定的上行动力。汽车方面,在国内汽车以旧换新及汽车下乡政策刺激下,新能源汽车表现亮眼,需求保持旺盛。中汽协发布的最新数据显示,1—8月,我国汽车产销分别完成1867.4万辆和1876.6万辆,同比分别增长2.5%和3%;新能源汽车累计销量703.7万辆,同比增长30.9%,市场占有率提升至37.5%。出口端,凭借极强的产品竞争力,我国汽车与新能源汽车出口增速可观, 1—8月,汽车出口量为377.3万辆,同比增长28.3%,其中新能源汽车出口量为81.8万辆,同比增长12.6%。 轮胎方面,1—8月,我国半钢胎累计产量达4.37亿条,同比增长8.71%,企业开工率维持在80%一线;全钢胎累计产量达0.95亿条,同比减少2.41%。同期,中国累计出口新的充气橡胶轮胎为4.53亿条,同比增长10.3%。这些数据反映出轮胎行业整体产销情况良好。具体来看,随着国内汽车以旧换新政策的推出和新能源汽车购买限制的逐步取消,进一步激发了国内半钢胎配套的消费潜力,全钢胎表现亮眼;同时由于海外消费降级,中国轮胎的高性价比优势使其具备强大竞争力,出口需求亦强劲。而全钢胎市场受制于物流启动缓慢和基建开工不足,国内替换市场需求疲软,渠道商和终端门店的进货积极性不高,表现相对较弱。 国内橡胶进口量下滑明显 由于全球橡胶主产国今年以来出口明显减少,国内橡胶进口量下滑明显,同时国内轮胎厂出海建厂以及EUDR法案的实施,使得部分原料分流,国内库存延续去化趋势,也对胶价形成一定利好支撑。截至9月8日,我国天然橡胶社会库存为119.21万吨,较上期减少1.54万吨,降幅1.27%;我国深色胶社会总库存为70.17万吨,较上期下降1.92%;我国浅色胶社会总库存为49.04万吨,较上期减少0.33%。青岛地区天胶保税和一般贸易合计库存为44.22万吨,比上期减少1.3万吨,降幅为2.84%;保税区库存为5.89万吨,降幅为3.43%;一般贸易库存为38.33万吨,降幅为2.74%。青岛天然橡胶样本保税仓库入库率减少1.09%,出库率增加2.82%;一般贸易仓库入库率增加1.09%,出库率增加2.27%。 图为青岛保税区橡胶库存(保税+一般贸易)(单位:吨) 展望未来,根据美国国家天气局预报,未来一周越南、泰国南部、柬埔寨西南部等地区降雨依旧偏多影响割胶工作开展,同时根据新增种植面积与割胶面积的比例关系,我们认为旺产期的供给弹性十分有限,或许较难弥补前期受天气扰动的减量,供应缺口持续存在,原料价格将延续高位震荡,为胶价提供较强支撑,同时我们需要持续关注天气端的情况,拉尼娜现象或为主产区带来更频繁的气象灾害,影响原料产区情况。需求方面,由于半钢胎企业拥有较高的外贸订单储备和较低的成品库存,加上国内政策的支持,预计开工率维持在较高水平。出口方面,在海外市场降息的背景下,中国轮胎的高性价比优势将使其保持强劲的出口竞争力,同时新能源汽车产业链的优势也将推动汽车出口保持景气。 综上所述,短期胶价或维持偏强走势,但后续有旺产期上量预期,原料价格或回落带动胶价下行,需关注极端天气的变化,不排除极端天气出现,仍可能刺激胶价大幅上行。(作者单位:广发期货) 来源:期货日报网l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