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9期货-期货综合资讯平台
返回旧版
登录 / 注册
首页
资讯
速递
行情
数据
视频
期货开户
旗舰店
VIP会员
直播
搜 索
综合
行情
速递
文章
菜油近远月合约走势分化
go
lg
...
但整体仍保持在60%以上的高位。相较于
俄罗斯
等较为稳定的进口,加拿大成为国内菜油进口供应波动的重要来源。在2021年因严重干旱大幅减产后,加拿大菜籽平衡表出现明显收缩,加拿大统计局一度将2021/2022年度加拿大菜籽产量预估放在1260万吨的低位。虽然在今年8月底的最新预估中,加拿大统计局将2021/2022年度菜籽产量预估上调至1376万吨,但同比近600万吨的产量减幅仍暗示其旧作出口潜力大降。 加拿大供应紧缩令其报价高企。今年以来,国内进口菜籽榨利和菜油进口利润处于较长时间的大幅倒挂中,这导致国内菜籽和菜油进口量同比大幅下滑。此外,天气问题导致今年加拿大菜籽晚播,新作上市时间要较往年晚半个月左右,新作船期的大量装运推迟到10月之后,这意味着11月之前国内菜籽进口看不到太明显的改善迹象。在此背景下,菜油期货近月合约表现强势,菜油期货2211合约与2301合约价差升至700元/吨以上的高位。 加拿大新作菜籽恢复性增长 11月以后,菜油将面临加拿大新作菜籽大幅增产的压力。今年,加拿大菜籽播种面积虽同比下滑5%,但6—7月的降水较好改善了草原三省的土壤墒情。8月虽有局部干旱发生,但6—8月的生长期整体天气状况仍较去年出现显著改善,从而支撑加拿大菜籽较高的优良率,也预示着2022/2023年度加拿大菜籽产量将出现恢复性增长。在今年相对较好的天气形势下,加拿大统计局发布的最新报告将2022/2023年度加拿大菜籽产量预估放在1950万吨的高位,较此前预估的1840万吨上调110万吨,并且该产量已基本恢复到2020年的加拿大菜籽产量水平。 在产量大幅恢复性增长的预期下,加拿大新作菜籽报价出现显著下调,12月菜籽报价已降至700美元/吨左右,折进口完税价不到6000元/吨,而此前加拿大菜籽进口完税价一度高至8500元/吨,降幅明显。加拿大新作菜籽报价大幅下调,令国内进口菜籽压榨利润改善明显,国内压榨厂因而积极采购第四季度菜籽。根据目前的采购进度,国内第四季度菜籽到港船接近25条,折油60多万吨。虽然市场预期第四季度有15万—20万吨菜油需要还储,但在过去3年时间里,菜油的消费习惯已经在菜油和豆油的高价差中受到了动摇。供应突然改善可能很难令这部分损失的需求很快恢复,菜油供大于求的格局有望从库存的持续回升中显现,这将令菜油期货远月合约价格受到持续性压制,而菜油和豆油期货远月合约价差也将在找回需求的过程中维持偏弱运行。 整体来看,菜油期货近远月合约面临的供应格局存在显著差异,这是近远月合约价格走势分化的重要原因。在11月以前,国内菜油供应将保持偏紧格局,有望支撑菜油期货2211合约与2301合约价差强势。然而,随着11月以后加拿大新作菜籽大量到港,菜油期货远月合约的供应格局将逐步走向宽松,这将施压菜油期货2301合约的上行空间。 来源:期货日报
lg
...
Jupiter
2022-09-06
贵金属延续反弹
go
lg
...
贵金属延续反弹。
俄罗斯
关闭天然气管道令风险市场承压。最新公布的非农新增就业31.5万人,表现延续强劲,失业率上升至3.7%,不过是由于劳动力参与率的回升,薪资环比增长0.3%低于预期,整体影响趋于中性。而近期在联储官员密集的鹰派发言下,9月加息75bp预期升温,同时市场修正原先认为会在明年降息的预期,终端利率预期也出现抬升,9月缩表规模将进一步扩大。利率端上,CME联邦基金利率对年底和明年的政策利率隐含预期重新走平并同步上行。尽管7月通胀回落,但是仍然位于较高水平,同时劳动力市场需求强劲,短期难再出现降息预期。当前贵金属触及强支撑出现反弹,下周通胀数据公布前金银或以震荡行情为主。 来源:申银万国期货 以上内容仅供参考,据此入市风险自负
lg
...
Elaine
2022-09-06
高盛:油价明年仍可能飙升至125美元
go
lg
...
认为,尽管七国集团(G7)最近达成了对
俄罗斯
原油设定价格上限的协议,但油价在2023年仍可能飙升至每桶125美元。 高盛上周五警告称,任何价格上限对油价都将是“理论上看空,实际上看多”,因为
俄罗斯
的回应可能是削减对G7国家的出口。 高盛能源研究主管达米安·库尔瓦林(DamienCourvalin)为首的一个策略师团队表示:“与在天然气市场上采取的行动一致,
俄罗斯
可能会选择报复,切断G7买家,并停止生产,从而推高全球价格和自己的收入。今天的声明不会改变我们对油价的乐观预测。” 包括加拿大、法国、德国、意大利、日本、英国和美国在内的七国集团上周五宣布,将在12月5日前对
俄罗斯
石油实行价格上限。 各国财长希望,这一上限将减少
俄罗斯
的原油出口收入,同时在燃料价格持续飙升的情况下,不会切断西方国家作为主要能源来源的供应。 但高盛警告称,任何价格上限在实践中可能会产生不同的效果,因为
俄罗斯
可能会反击制裁。 库尔瓦林的团队表示:“从概念上讲,如果全面且成功地实施这样的价格上限,将使
俄罗斯
石油得以流动,同时实现欧洲限制
俄罗斯
石油出口收入的目标。”“然而,这一政策的关键风险是
俄罗斯
可能进行报复,这将使石油市场再次受到看涨冲击。”
俄罗斯
已经通过颠覆欧洲天然气市场来反击西方的制裁,无限期停止了北溪1号等关键管道的天然气输送,导致欧洲基准天然气价格自6月以来飙升了200%以上。 欧洲官员指责
俄罗斯
利用其能源供应,试图在欧洲大陆引发一场经济危机。法国能源过渡部长上周指责莫斯科将天然气作为“战争武器”。
俄罗斯
政府上周五表示,
俄罗斯
将停止向任何试图设置价格上限的国家出口石油。克里姆林宫发言人德米特里·佩斯科夫(DmitryPeskov)告诉记者:“加入这一潜在价格上限的国家将不再是
俄罗斯
石油的接收国。”“在石油方面,我们不会按照这种非市场原则与他们合作。” 来源:新浪财经
lg
...
Jupiter
2022-09-06
预期欧佩克及其减产同盟国将在9月5日的会议上讨论减产问题,国际油价小幅反弹
go
lg
...
和受影响的国家保持进入能源市场的机会。
俄罗斯
周五重申,将停止向支持限制俄能源价格的国家供应石油。贝克休斯公布的数据显示,截止9月2日的一周,美国在线钻探油井数量596座,比前周减少9座,为去年9月以来最大降幅。短期油价看涨。 来源:申银万国期货研究所 以上内容仅供参考,据此入市风险自负
lg
...
Jupiter
2022-09-05
2022年9月2日中国外汇交易中心受权公布人民币汇率中间价公告
go
lg
...
826林吉特,人民币1元对8.6975
俄罗斯
卢布,人民币1元对2.4989南非兰特,人民币1元对195.97韩元,人民币1元对0.53103阿联酋迪拉姆,人民币1元对0.54329沙特里亚尔,人民币1元对58.3715匈牙利福林,人民币1元对0.68495波兰兹罗提,人民币1元对1.0808丹麦克朗,人民币1元对1.5611瑞典克朗,人民币1元对1.4533挪威克朗,人民币1元对2.63230土耳其里拉,人民币1元对2.9173墨西哥比索,人民币1元对5.3176泰铢。
lg
...
Elaine
2022-09-02
对经济增长和石油需求的担忧加剧 国际油价连续第三天大跌
go
lg
...
政部长将在周五开会时讨论美国政府提出的
俄罗斯
石油价格上限设置问题。美国财政部此前表示,部长耶伦和英国财政大臣纳迪姆扎哈维周三会面,已经就此进行了讨论。原油迅速下跌情况下OPEC减产概率增大。 来源:申银万国期货研究所 以上内容仅供参考,据此入市风险自负
lg
...
Jupiter
2022-09-02
利润待修复 塑料有望延续反弹
go
lg
...
市场尚需时间。俄乌局势动荡加剧,尽管对
俄罗斯
原油出口产生较大影响,但市场担忧情绪升温。整体来看,短期内,受地缘政治影响,原油价格反弹行情将延续。目前塑料行业整体陷入亏损局面,成本作用较为显著。 供应逐步增加 国内市场上,截至8月26日当周,国内油制线性亏损1930元/吨,煤制线性亏损1815元/吨,亏损幅度较前一周有所扩大,导致聚乙烯企业生产积极性不高,开工负荷明显低于往年同期水平。截至8月26日,聚乙烯开工负荷为78.41%,低于去年同期近10个百分点。 其实,在上海金菲、上海石化前期检修装置复产后,聚乙烯开工负荷已经回升,较前一周提高3.58个百分点。从目前公布的信息来看,9月,上海石化25万吨/年的全密度装置、国能新疆27万吨/年的LDPE装置、中安联合35万吨/年的线性装置将陆续复产,国内聚乙烯开工负荷势必缓慢上升。 进口市场上,受国内自给率不断提高、国外油制聚乙烯价格较高进口套利空间关闭等因素影响,今年1—7月,国内聚乙烯进口量较往年有所下降,仅为758.81万吨,而2019年—2021年同期分别为952.22万吨、1036.40万吨和874.43万吨。7月下旬以来,国内聚乙烯价格反弹,进口利润明显好转,进口订单增加,加上前期部分因物流原因积压的订单在近期集中到港,未来聚乙烯进口货源将呈增加态势。 库存方面,隆众资讯的数据显示,截至8月24日,国内聚乙烯生产企业样本库存为46.05万吨,较前一周下降0.26万吨,较前一月下降0.56%。尽管库存维持下降趋势,但仍高于去年同期。后市随着供应的恢复,聚乙烯库存也将逐步累积。 终端需求向好 受高温限电的影响,聚乙烯下游开工负荷下降。上周,聚乙烯下游企业开工负荷较前一周下降1.3个百分点。具体的,包装膜开工负荷较前一周下降2.74个百分点,管材开工负荷较前一周下降0.66个百分点,中空开工负荷较前一周下降0.45个百分点,注塑开工负荷较前一周下降1.91个百分点,拉丝开工负荷较前一周下降0.44个百分点。不过,农膜市场随着传统旺季的临近,订单好转,开工负荷较前一周上升1.28个百分点,且上升趋势预期延续。 后市来看,塑料下游即将进入金九银十传统旺季,需求存在向好预期,且近期多地出现对流天气,气温下降,下游开工情况略有好转,前期被抑制的需求有望释放。 后市预测 目前,塑料供需两端都有增加预期。供应端,随着前期检修装置的陆续复产,开工负荷势必回升。需求端,传统消费旺季临近,多地出现对流天气,高温有所缓解,下游开工负荷将逐步上升。整体来看,塑料市场供需矛盾并不大。目前塑料生产陷入亏损窘境,利润急需修复,在原油价格反弹的大背景下,成本对于塑料价格存在明显提振,预计短期内塑料价格延续反弹走势。 来源:期货日报
lg
...
Jupiter
2022-08-29
王震:大转型背景叠加疫情和乌克兰危机下的能源行业
go
lg
...
化。 乌克兰危机导致全球能源供应减少。
俄罗斯
在全球油气供应中具有关键地位,是世界第三大产油国、第二大产气国、第四大LNG生产国,欧洲近30%的原油、近60%的天然气来自
俄罗斯
。武装冲突、制裁等因素导致
俄罗斯
油气产量下降。 IEA预计,2022年
俄罗斯
原油产量减少约140万桶/日,占其总产量的10%以上;天然气产量减少超过500亿立方米,占
俄罗斯
总产量的7%。 全球能源市场从严重过剩快速转换为"供不应求"。石油方面,需求基本恢复至疫情前水平,接近1亿桶/天,
俄罗斯
产量受制裁影响而下降,美国产量不及预期,OPEC+闲置产能仅300万桶/天,供应端增产空间有限,国际石油市场供需紧平衡。 LNG方面,2020年全球天然气液化产能利用率降到了82%,为2009年以来最低水平;2021、2022年快速攀升,2022年达到了88%,为2005年以来最高水平。 整体看,
俄罗斯
油气生产被动减少,增加油气市场供给压力,中东、美国在能源供给市场地位明显上升。 全球能源矿产价格从历史低位快速攀升至历史新高。油价方面,受新冠肺炎影响,2020年4月布伦特均价跌破30美元/桶,WTI价甚至是负的,创2004年以来新低;随后快速反弹,2022年3月均价突破100美元/桶,创2013年以来新高。其中,地缘政治溢价大约在20-30美元。 气价方面,2020年6月东北亚LNG现货均价跌至2.06美元/百万英热,创该基准价有记录以来新低;2022年4月均价突破37美元/百万英热,创该基准价有记录以来新高。 矿产价格方面,2021年全球钴价上涨63%,达到平均5.1万美元/吨。同样地,碳酸锂价格上涨58%,达到平均1.1万美元/吨。而2022年到目前为止,矿产价格仍在持续飙升,前五个月碳酸锂价格飙升400%以上,达到平均5.4万美元/吨的创纪录水平。关键矿产价格攀升影响了风、光等新能源产业的发展。 随着各类自然资源价格不断上涨,资源民族主义思潮愈演愈烈,对大宗商品市场产生了前所未有的影响力。过去,资源民族主义主要影响石油、贵金属等领域,随着能源转型的持续深入,锂、钴、铜等在可再生能源技术中占据重要地位的自然资源也成为资源民族主义者的武器。 疫情带来的经济衰退加剧了资源民族主义思潮蔓延,资源民族主义者希望通过本国自然资源获得更大利益。在能源领域,欧美联盟进一步强化。根据美欧签署的天然气供应协议,2022年美国将与国际伙伴合作确保向欧盟市场额外提供至少150亿立方米LNG,2030年前每年进口500亿立方米。 今年4月美国能源部增加批准两个国内天然气项目的出口请求,以应对俄欧管道气贸易减少。美国已经成为欧洲第一大LNG进口来源。
俄罗斯
"东向"能源战略加速。页岩革命和2014年乌克兰危机对
俄罗斯
在欧洲的能源权力造成了巨大冲击,直接推动
俄罗斯
能源出口重心东移。 2014年版《
俄罗斯
2035年前能源战略》提出,对亚太地区的石油出口在2035年前翻一番;2020版《
俄罗斯
2035年前能源战略》进一步指出,要特别重视扩大东西伯利亚和远东天然气运输基础设施建设。随着欧洲加速去俄化,更多
俄罗斯
油气将流向亚太地区。 "安全、公平、可持续性"被称为能源政策的"三元悖论",各国普遍采取动态优化的平衡政策。在乌克兰危机之前,尽管欧盟化石能源对外依存度较高,但相对稳定的地缘政治保障了能源的供应,因此欧盟更加注重能源的可持续性发展政策,将长期的能源绿色低碳转型作为建立独立自主能源体系的重要途径,对短期能源供应的波动考虑相对较少。今年乌克兰危机发生以来,欧盟能源发展开始在安全与转型、短期与长期之间寻求建立新的平衡。 5月欧盟正式发布REPowerEU计划,旨在确保能源供应实现公平、安全和可持续发展,将能源价格和供应保障提到了新高度。但是欧盟因积极去俄化,能源供应的安全稳定受到极大影响,其战略焦点不得不短暂地从低碳化转向能源安全。部分国家正在考虑或已经重新选择高碳的煤炭作为能源安全的保障,北马其顿、塞尔维亚纷纷表示将增加煤炭产量。德国、奥地利和荷兰等国已经重新启动煤炭发电以应对能源短缺。英国、挪威支持国内石油和天然气生产。 过去20年,油气市场形成了供应重心"西移"、需求重心"东进"和贸易"自西向东"的市场特征。亚太地区能源消费占全球比重提高到30%左右,北美地区成为2011年以来唯一的原油产量正增长区域,能源供应格局多极化趋势进一步凸显。 展望未来,油气资源禀赋决定北美、独联体以及中东,仍将是未来重要的油气出口区。随着欧洲油气消费占比的下降,预计更大比例的独联体、中东油气产量将出口至亚太地区。 天然气供需格局发生深刻变化,供应重心"西移",需求重心"东进",自西向东成主体流向。全球已形成两大天然气高产带:独联体国家和北美。2021年,独联体国家天然气产量占全球总量的22%,北美天然气产量达到了28%。三个最大的天然气消费区分别是美国、欧洲和亚太。2021年,世界天然气消费量中,美国占20.5%,亚太22.7%,欧洲占比14.1%。 未来,基于我国能源资源禀赋,在"双碳"目标引导下,我国能源发展将呈现"五化"特征。一是化石能源低碳化。煤炭、石油等消费将受到抑制,天然气等低碳化石能源占比短时间大幅提升。二是清洁能源规模化。在技术进步和产业发展的推动下,风电、光伏等可再生能源开发与利用将加快发展。三是终端能源电气化。一次能源清洁化与终端能源电气化相辅相成,终端能源消费电气化程度越高,非化石能源发电将成为终端用能的主要来源。四是多种能源互补化。水、风、光、地热、海洋能等与煤、油、气协同发展,构建清洁稳定能源系统。五是能源发展数字化智能化。以云计算、5G、物联网等为代表的新一代数字技术将带来供能、用能模式的创新,有效提升我国能源发展效率和安全保障水平。 同时,国家也将全面推进能源消费方式变革,实行碳排放总量和强度"双控",提升能效水平,全力推动终端用能清洁化,在源端和终端形成有机的能源生态系统。化石能源低碳化、清洁能源规模化的具体表现为,我国煤炭在一次能源占比持续下降,天然气占比在升高,石油占比稳中略降,非化石能源占比持续升高。非化石能源加速发展,风、光等可再生能源规模不断扩大。到2060年,非化石能源消费占比将超过80%。 同时,我国CO2排放量将进入低速增长平台期。随着清洁能源占比持续提升,与能源相关的碳排放量尽管处于上升通道,但增速已降至1%以下。2021年,我国能源相关CO2排放量大致在99.7亿吨,同比增速0.8%,明显低于能源消费增速。 我们也要清醒地认识到,油气资源作为主要能源的地位短期内不可替代。国内油气资源有限,无法满足经济发展需要。据多家机构预测,我国石油产量上升到2亿吨后将再次进入一段平台期。长期来看,石油在航空、舰船等交通燃料领域和化工原料领域的地位难以被替代。根据目前的技术水平,舰船有可能通过甲醇、电力等替代部分石油燃料,而航空煤油技术成熟、成本竞争力明显,其他燃料在相当长的时间内都无法替代航空煤油;另一方面,新能源发电有着间歇性、波动性的特点,风、光等发电模式受环境、气候约束,难以保证长时间稳定发电,而储能技术尚处于攻关阶段,开关机更便捷的天然气发电可以起到有效的调节补充作用,是新能源发电的最佳搭档。因此,我国石油和天然气需求将在一段时间内保持增长势头。即使最乐观情境,到2030年,油气在我国能源结构中仍然达到30%左右;到2050年,可能会在20%左右。 习近平总书记考察胜利油田时指出:石油能源建设对我们国家意义重大,中国作为制造业大国,要发展实体经济,能源的饭碗必须端在自己手里。因此,面对"双碳目标",必须统筹转型与安全。 为实现"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目标,要加快构建现代能源体系。《"十四五"现代能源体系规划》指出,要处理好发展和减排、整体和局部、长远目标和短期目标的关系,着力增强能源供应链安全性和稳定性,着力推动能源生产消费方式绿色低碳变革,着力提升能源产业链现代化水平。 为了人类文明的生存和发展,能源转型大势不可阻挡。碳中和愿景下能源行业发展趋势面临重塑,绿色低碳转型将成为油气行业重点趋势。石油在航空、舰船等交通燃料领域和部分化工原料领域的地位难以被替代;天然气发电可以对新能源发电起到有效的调节补充作用。长期来看,油气仍将维持全球主体能源地位。
俄罗斯
是重要油气生产国,乌克兰危机后
俄罗斯
油气生产被动减少,OPEC原油闲置产能接近枯竭,非OPEC国家石油产量增加有限,商业石油库存已处于历史低位,主要依靠IEA和美国释放战略石油储备,以缓解短期供应紧张,美国页岩产业尚未恢复到疫情前水平,国际石油市场供需紧平衡,地缘政治主导高风险溢价。乌克兰危机巩固了欧美联盟,欧美减少甚至禁止进口
俄罗斯
石油,全球石油贸易流向重构,运距上升,运费增加。近些年欧美原油加工能力减弱,叠加欧美制裁对
俄罗斯
成品油出口的影响,中东和亚太对欧美成品油出口量大增,石油市场的再平衡尚需时日,世界能源格局正在重塑。
俄罗斯
与乌克兰战局焦灼,瑞典、芬兰加入北约的障碍基本扫除,欧美对俄制裁不断加码,
俄罗斯
经济大幅衰退。
俄罗斯
油气供应不确定性显著增加、产量有所下降,全球油气供应链风险陡增。非欧地区有"北约化"苗头,产业链泛政治化和战略关系重塑倾向显现,部分欧洲国家延缓退煤进程,战略焦点短暂地离开低碳化,"能源安全"成为优先议题。 以上是我的分享,谢谢大家!
lg
...
Elaine
2022-08-26
低硫燃料油走出四连阳
go
lg
...
维修中,全面重启推迟至11月。由于来自
俄罗斯
的天然气运输仍然受到限制,欧洲国家只能依赖美国和挪威的天然气供应,而美国和挪威天然气流量下降,致使近期天然气价格大幅上行。在能源危机和电荒的支撑下,柴油裂解表现较强,叠加供应偏紧,低硫燃料油价格走势相对较强。 国投安信期货研究院高级分析师李云旭分析称,低硫燃料油调油组分有低硫渣油及柴油组分等,而低硫渣油深加工可生产汽柴油,因此低硫燃料油与柴油关系较为密切,其裂解价差走势与柴油高度一致。而由于低硫燃料油为保税交割,与海外市场联动较强,因此近期上涨主要受海外柴油裂解价差上涨驱动。以新加坡市场为例,10ppm柴油裂解价差由8月初的40美元/桶涨至57美元/桶,同期低硫燃料油裂解价差由10美元/桶涨至15美元/桶。而海外以柴油为主的中间馏分油持续紧缺,主要因
俄罗斯
柴油出口减少,以及欧洲天然气价格高企对柴油需求的支撑。 李云旭说,从国际市场来看,由于船用需求相对稳定,低硫燃料油主要受益于柴油强势对其供应端的分流效应,基本面相对乐观。今年以来,主导低硫燃料油裂解价差走势的根本因素是海外炼厂主产品利润情况,而主导低硫燃料油价格走势的根本因素则是原油。 从国内市场来看,目前仍处于产量不断增加,进而分流新加坡船加油市场份额的阶段。7月低硫燃料油国产量创151万吨的新高,其中中石化产量77.7万吨,亦创新高。国内出口配额充裕下,低硫高产量有望维持,一定程度对内外盘价差形成压制。 顾双飞表示,近期虽然航运价格指数出现了一定下降,但塞港问题得到解决,全球在途船舶运力有所上升,利好船燃需求,但这种利好对价格的驱动有限,推动低硫走强的核心还是供应端。低硫在走势上和汽柴油有很强的相关性,虽然国外汽油裂解价差回落,但柴油裂解价差飙升,会推动低硫供应减少,进而推动低硫走强。目前低硫燃料油属于强驱动、高估值状态,在外盘柴油裂解未下降之前,仍然看好后市低硫燃料油走势。 李云旭表示,原油市场在伊核本轮会谈达成协议概率大幅减小后迎来反弹周期,低硫燃料油有望跟随原油反弹。裂解价差方面,对于单合约来说,
俄罗斯
成品油出口降低背景下,柴油强势的逻辑仍未证伪,欧盟对俄制裁最终若严格执行,低硫燃料油裂解价差可能继续上行。整体来看,低硫燃料油受地缘不确定性影响较大,但上涨概率大于下跌概率。 来源:期货日报
lg
...
Jupiter
2022-08-26
8月24日外盘农产品市场走势综述
go
lg
...
CBOT小麦期货收盘上涨1.6%,因
俄罗斯
出口放缓。 CBOT玉米期货收盘上涨0.3%,因玉米作物状况下滑。 ICE原糖期货收盘上涨0.84%。 NYMEX期棉上涨1.64%。
lg
...
Jupiter
2022-08-25
上一页
1
•••
189
190
191
192
193
•••
195
下一页
24小时热点
暂无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