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为四大股指走势对比
近期受海外货币政策调整及地缘政治关系紧张影响,市场风偏好受到压制,A股指数出现一定回调。从结构上看,以科技为代表的中小盘股震荡调整,同时,以银行和券商为代表的大盘股起到较好的托底作用。市场交投情绪有所降温,两市日均成交金额降至2万亿元以下。期指方面,因临近交割基差有所收敛,但成交与持仓均有所增加,期指与指数走势趋于一致,整体表现震荡。
图为国内PPI走势
2025年上半年,市场以科技成长股为主导,进入三季度后,科技、周期、非银板块成为盈利增速最快的三大主线, “科技+周期”双轮共振进一步强化。复盘A股的历史走势,伴随着调整行情的展开,类似的风格切换时有发生。如2019—2021年的“高质量慢牛”行情,就是在经济转型与全球格局重塑的背景下,由结构性产业机遇和充裕流动性共同驱动。
从资金角度看,当小盘股与大盘股的市盈率(PE)比值跌破1倍标准差下沿后,市场风格往往会向大盘股切换。目前该比值跌破标准差下沿已近3个季度,随着估值回归动能逐步积累,大盘价值风格有望逐步走强,高股息红利资产及低估值价值类资产预计将获得增量资金的重点关注。
科技板块的回调仍将延续,板块见底需要更多积极因素驱动,如政策催化、情绪和资金指标调整充分等。
从历史经验看,科技板块见底时有较为明显的盘面指标信号,如TMT指数换手率大幅回落至30%以下,TMT成交额占比下降10个百分点,TMT行业融资余额下降10%等。
基于此,我们认为,短期科技板块尚未调整到位。一方面,国内的宏观及产业政策积极,如年内降准及《推动中长期资金入市工作的实施方案》出台等均为科技板块提供了较强支撑,但由于受到美联储货币政策转向影响,投资者对美国AI等行业泡沫的担忧情绪升温,美科技股出现阶段性压力,对A股有一定影响。另一方面,短期市场情绪等技术面指标还未调整充分。自8月27日以来,TMT指数换手率分位数最低为59.2%, TMT融资余额大幅流入,流出幅度明显不够。
宏观方面,国内月度高频经济数据显示,短期经济维持弱修复,主要拖累来自地产板块。货币政策方面,短期流动性预期边际转弱,但仍偏宽松。综合来看,基于宏观考量,市场风险偏好维持中性,一是国内稳增长政策对市场风险偏好仍有支撑;二是美联储 12 月降息预期下降和全球投资者对 AI 泡沫的担心压制全球市场风险偏好。
展望后市,A股市场仍有政策托底支撑,整体呈现震荡格局,但需警惕结构性调整行情的到来。(作者单位:大有期货)
来源:期货日报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