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以来,北半球新季玉米上市,全球玉米供应宽松格局得以延续。国内玉米在增产预期压制下,价格持续下滑。不过,随着供应面利空充分消化,加之需求端旺季来临,玉米价格或稳步抬升。
产量数据落地
国际谷物理事会预计,2025/2026年度全球玉米产量与上一年度基本持平,约为12.97亿吨。机构数据显示,今年我国玉米播种面积较去年增加13.4万公顷,增长0.3%;玉米单产因天气良好,较去年增加71公斤/公顷,约增长1.1%;玉米产量同比增加408万吨,增幅约为1.38%。玉米产量仅微增,且已经被过去几个月的价格下跌消化。因此,产量数据落地并未给玉米价格继续带来实质压力。
谷物进口缩减
由于中美、中加贸易出现分歧,我国玉米等谷物进口量缩减。其中,大麦的进口量预计缩减至1000万吨以内,高粱进口量预计在550万—650万吨。过去几个月玉米价格中枢下移,削弱了各种谷物对玉米的替代优势。玉米进口方面,预计2025—2026年玉米进口量将在600万吨左右,不会突破720万吨的配额上限。
即将进入旺季
我国玉米消费主要集中在饲用方面和深加工方面。随着时间进入四季度,生猪、肉禽等养殖进入旺季,尤其白羽鸡产能提升、生猪存栏量处于高位,均为玉米的饲用需求提供了支撑。另外,10月中旬后,国内淀粉等玉米深加工企业的利润重回盈利区间,并持续攀升,这提振了深加工企业的生产意愿。数据显示,截至10月底,国内主要深加工企业玉米消耗量周环比增加6.71%。
库存相对稳定
国内玉米库存自2022—2023年回升后,今年预计稳定在4100万吨附近。数据显示,截至10月底,国内主要深加工企业玉米库存在282.7万吨,周环比增加7.82%,同比下降13.41%。新年度玉米的库存消费比维持在较为合理的区间,这将有效缓冲市场供给增长带来的价格波动,使其平稳运行。
除此之外,虽然地租有所下降,但人工成本上涨,东北等玉米主产区种植成本下滑幅度有限。玉米的种植收益依旧处于偏低水平,将制约玉米价格下探空间。(作者单位:然厚商贸)
来源:期货日报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