棉花 抗跌性强

2025-10-17 09:20:15
期货日报网
关注
0
0
获赞
粉丝
喜欢 0收藏举报
— 分享 —

当前正值北半球新季棉花上市关键期,收购市场季节性博弈显著升温。国庆假期前,国内棉花价格经历大幅下跌;假期后期货盘面却超预期止跌反弹,市场情绪出现阶段性转变。

海外方面,受美国政府部门“停摆”影响,关键经济数据暂停发布,短期市场局面相对稳定。国内方面,新棉收购面临较多不确定因素,核心博弈集中在两方面:一是新棉上市进度慢于预期。2025年棉花生长周期内天气良好、积温数据乐观,市场此前普遍预期9月下旬新棉将大量上市。但受北疆降雨、国庆假期延长、收购主体心态趋谨慎等因素影响,当前籽棉交售进度偏慢。这一节奏差异叠加2511合约存在多头接货意愿,共同推动2511合约与2601合约形成正套格局。二是籽棉收购价格显现强支撑。租地植棉成本折算后的籽棉价格为6.0~6.2元/公斤。从历史数据看,6元/公斤是籽棉收购价的重要支撑位,仅2022年略低于该水平。这一价位对棉农具有关键成本意义,也意味着收购价进一步下跌的空间有限。

节前市场看空情绪已集中释放,节后开盘买盘力量明显增强,做多逻辑主要包括三点:一是预套保盘对价格敏感度下降。前期高位布局的预套保盘,当前更关注收购量与套保需求的匹配度,只要籽棉收购存在利润空间便会入市。二是套保策略提供安全边际。部分主体通过2601合约与2605合约正套接现货,或直接做多2601合约从盘面接货,借助期现联动降低风险。三是低估值凸显长期价值。从长期视角看,当前棉花价格处于低位,估值优势为多头提供了介入依据。

值得注意的是,市场对新季棉花产量的判断出现分歧。此前普遍预期产量在750万~800万吨,但随着新棉上市后“衣分偏低”的现象显现,产量预期有所下调,当前主流观点集中在700万~750万吨。短期来看,新棉集中上市压力仍存,但市场收购意愿好于预期。机构认为,待大量籽棉交售完成后,供应端套保压力将逐步减弱,交易重心将转向长期逻辑,届时市场运行或更趋顺畅。

从下游消费数据看,当前棉花需求呈现“短期平稳、同比偏弱”特征。据BCO统计,3—6月棉花月均消费量约74.3万吨;7月消费量回落至69.46万吨;8月消费量恢复至78万吨;9月表观消费量虽有下滑,但考虑到新棉上市时间晚于预期,进一步支撑了2511与2601合约的正套逻辑。

产业链下游分化更为明显:纱线企业开机率低于坯布企业,终端织厂产销率不及9月。当前织厂订单以小单、散单为主,在产订单多为冬季短期订单,企业备货意愿不足,普遍维持随用随买的谨慎策略。

总体来看,当前市场接现货的意愿较强,核心源于对新年度棉花供需平衡表的乐观判断。分主体看:贸易商普遍预期未来一年进口维持低位、消费无大幅下滑风险、季末基差有望走强;投资者则更看重低估值背景下的中长期安全边际,倾向于逢低配置。(作者单位:紫金天风期货)

 

来源:期货日报网

1. 欢迎转载,转载时请标明来源为99期货。商业性转载需事先获得授权,请发邮件至:media@fx168group.com。
2. 所有内容仅供参考,不代表99期货立场。我们提供的交易数据及资讯等不构成投资建议和依据,据此操作风险自负。
go

24小时热点

暂无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