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后A股市场波动加剧。长假期间全球主要股指和商品普涨,节后首个交易日A股高位运行,上证指数创下10年新高。由于A股市场估值处于偏高水平,加上财报季来临,市场对涨幅过大的科技板块业绩兑现能力存疑,同时,海外扰动因素增多,市场避险情绪升温,部分多头资金选择获利离场。受此影响,上周五A股低开低走。
海外关税扰动再起。10月10日,贸易摩擦骤然升级。受此影响,上周五全球资本市场大跌,美股三大指数全线下挫,纳指创4月以来最大单日跌幅,大型科技股集体重挫;欧洲多国股市尾盘跳水;原油、铜等大宗商品普跌;黄金、美债等避险资产走高。
贸易摩擦升级,主要原因在于9月以来美国接连出台对华强硬措施,包括将多家中国实体列入出口管制“实体清单”、对中国船舶额外收费、针对中国企业购买伊朗石油的制裁以及提议禁止中国航司往返美国航班飞越俄罗斯领空等,违背了基本框架共识。
笔者认为,与4月相比,本轮贸易摩擦对资本市场的冲击较小。第一,当前宏观环境较好。4月国内经济走低,美国经济滞胀担忧升温,特朗普“对等关税”政策的实施拖累全球经济增长,市场恐慌情绪升温。而目前国内制造业PMI连续两个月回升,出口韧性仍存,且科技产业加速发展,市场信心显著提升。第二,美国重启降息,央行三季度例会再提“适度宽松”,流动性环境利好风险资产。第三,市场对“TACO交易”的预期仍存。第四,10月底将召开APEC会议,11月美国最高法院将审理针对特朗普“互惠关税”政策的诉讼案,不排除关税问题出现转机的可能性。?
国内经济稳步复苏。9月国内经济边际改善,但结构有所分化。9月中国综合PMI产出指数为50.6%,较前值上升0.1个百分点,其中,制造业PMI较前值上升0.4个百分点,符合季节性特征,非制造业商务活动指数较前值下降0.3个百分点。
从分项看,制造业产需持续改善,但内外需求仍处于收缩区间。具体看,生产指数强于季节性,创近6个月新高,主要受极端天气消退及部分食品、汽车等行业需求回升的带动。新订单指数有所回升,新出口订单指数上升0.6个百分点,至47.8%,显示需求持续改善,两者仍处于收缩区间,后续需求仍有改善空间。主要原材料购进价格指数和出厂价格指数分别为53.2%和48.2%,连续3个月上升后回落,显示“反内卷”政策对上游产品价格有所支撑,但向下传导不畅,制造业价格上升趋势有所中断。此外,受产需回升及价格下降影响,企业采购量指数继续回升,但产成品库存也有所回升,反映需求回升的基础有待夯实。
非制造业景气度有所分化,表现为服务业商务活动指数走弱,主要受暑期效应消退的影响;建筑业商务活动指数小幅回升,但受房地产市场低迷及财政对基建项目支出偏慢等制约,涨幅不及季节性。
展望后市,当前宏观政策持续发力,有望推动经济持续修复。截至9月底,新增专项债累计发行3.68万亿元,9月新增专项债发行4130.9亿元,发行进度加快。同时,新型政策性金融工具5000亿元已全部用于补充项目资本金,推动项目加快开工。此外,国家发展改革委下达今年第四批690亿元超长期特别国债支持消费品以旧换新。各地重大项目的集中开工,将对基建投资形成支撑,加上促消费政策持续推进,有望促进经济持续改善。
综上,当前市场环境展现出更强韧性,宏观经济环境及流动性整体好于4月,叠加“TACO交易”预期持续,预计本轮贸易摩擦升级对资本市场的影响可控。10月为重要会议窗口期,市场高度关注“十五五”规划相关部署,加上三季报披露引发资金换仓,市场波动可能加剧。策略方面,A股慢牛逻辑仍存,市场波动或创造介入时机。(作者单位:福能期货)
来源:期货日报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