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7月22日上市以来,丙烯期货2601合约呈持续下行趋势,其间虽有反弹,但是未能扭转弱势格局。截至目前,盘面始终在均线系统下方运行。笔者认为,丙烯走势偏弱,主要是受供应宽松以及成本下滑的影响。
供应压力持续增加
中国作为全球最大的丙烯生产国,总产能约7000万吨,占全球总产能的40%。2020年至2024年,产能保持高速增长,年均复合增长率为11%,扩张势头显著。受持续快速扩产推动,丙烯供应持续处于高位。根据2025年投产计划,新增产能预计超过1000万吨,增速超过10%,产能基数进一步扩大。
2025年以来,丙烯装置开工率持续处于高位,明显高于2023年及2024年同期水平。受此推动,国内丙烯周度产量自年初以来始终维持在较高区间,对盘面价格形成持续压制。2025年年初至今,国内丙烯累计产量为4096.77万吨,较去年同期增长14.44%。值得注意的是,9月4日当周,丙烯周度产量攀升至121.47万吨,创近3年单周产量峰值,较2024年同期上升17.77%,较2023年同期上升25.53%。后期来看,随着万华蓬莱、东明石化装置陆续重启,叠加国亨PDH装置复产,预计丙烯现货供应趋于宽松。因此,丙烯市场面临的供应压力持续加大。
图为丙烯周度产量
下游需求复苏力度较弱
从消费结构看,聚丙烯是丙烯最核心的下游领域,消费占比为68%,处于绝对主导地位。丙烯其他下游包括丁辛醇、环氧丙烷、丙烯腈等,各自占比在5%~8%。聚丙烯行业的景气程度直接影响丙烯的需求走向。钢联数据显示,8月中海石油宁波大榭石化二期二线45万吨/年聚丙烯装置顺利投产,推动国内聚丙烯总产能攀升至4831.5万吨,对丙烯市场形成一定正反馈。当前市场关注点集中于9月大榭石化二期一线45万吨/年聚丙烯装置的投产进程。若该装置如期落地,预计继续支撑丙烯需求。
7月底以来,聚丙烯市场整体承压运行,主要源于新增产能集中释放与前期检修装置复产,导致短期供应快速增加。与此同时,需求复苏力度较弱,增速不及预期。在供强需弱的格局下,行业维持宽松态势,聚丙烯期货价格加速下行。若后续聚丙烯价格持续走低,除煤制工艺装置尚有利润空间外,多数工艺装置利润可能进一步收缩,届时生产企业或面临降负荷压力,对丙烯需求的支撑力度也将相应减弱。
从其他下游市场来看,辛醇、丙烯腈、丙烯酸及环氧丙烷等行业部分装置的检修即将结束,预计陆续重启,叠加“金九银十”传统旺季到来,下游需求整体有望回暖。然而,受制于终端市场实际消费能力有限,预计需求的复苏力度和持续性有限,难以形成长期向好趋势。
尽管下游市场逐步进入消费旺季,国内丙烯厂家库存也呈现季节性回落趋势,但在产量大幅攀升的背景下,需求增速远不及供应扩张速度,导致厂家库存仍处于近年来同期高位,对盘面价格形成进一步压制。钢联数据显示,截至9月4日,国内丙烯厂家库存为3.7万吨,较去年同期增加26.55%,加大了丙烯价格的下行压力。
成本支撑有限
国内丙烯生产主要依赖三种工艺:油制工艺占比最高,约为48%;丙烷脱氢工艺占比为36%;煤制工艺占比最小,为16%。
原油方面,8月以来,国际油价整体呈下行趋势,主要触发因素是8月3日OPEC+决定在9月进一步增产54.7万桶/日,标志着其提前1年完成当前阶段的供应恢复计划。同时,全球宏观不确定性增强,市场情绪走弱,对油价构成压力。进入9月,8个OPEC+主要成员国再度宣布将于10月增产13.7万桶/日,进一步加剧了市场对供应过剩的担忧。另外,美国传统消费旺季进入尾声,需求端支撑预计逐步减弱。综合来看,短期原油市场供应宽松格局难以改变,对油制丙烯的成本支撑持续减弱。
丙烷方面,8月国内丙烷价格呈先抑后扬走势。8月上中旬,受丙烷合同价(CP)大幅下跌影响,进口成本支撑减弱,叠加高温天气抑制燃烧需求,上游出货压力增大,丙烷价格持续走低。8月下旬,到港资源减少缓解供应压力,叠加化工需求回暖提振炼厂出货,市场逐渐企稳回升。9月CP看涨预期进一步助推市场反弹。展望后市,尽管进口成本上升预期已部分被市场消化,且燃烧需求有望随着气温下降而缓慢回升,但丙烷市场复苏幅度有限,对丙烯市场的整体支撑力度预计有限。
煤炭方面,8月中旬电煤消费旺季结束后,电煤日耗逐步回落,电厂采购积极性有所减弱。与此同时,进口煤与长协煤的价格优势持续扩大,市场普遍担忧现货煤需求将受到压制。预计后续煤价继续承压偏弱运行,对煤制丙烯成本的支撑力度有限。
整体来看,笔者认为,供应压力持续抬升,而需求恢复有限,使得供应宽松局面难改,同时成本支撑有限,预计后期丙烯价格向下趋势不改。(作者单位:国元期货)
来源:期货日报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