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体估值优势尚在

2025-08-25 09:00:18
期货日报网
关注
0
0
获赞
粉丝
喜欢 0收藏举报
— 分享 —

8月22日,A股市场迎来标志性时刻——上证指数时隔十年再度站上3800点关口,创业板指数更是展现出强劲势头,当日涨幅高达3.36%。同时,市场交投活跃度持续攀升,沪深两市成交额已连续7个交易日稳定在2万亿元以上水平,量价齐升的格局进一步烘托出浓厚的牛市氛围,多头情绪在市场中占据主导地位。

从市场热点看,呈现出“百花齐放”态势,其中芯片ETF表现尤为亮眼,不仅创下2022年以来的新高,8月22日更以涨停收盘。不过,潜在的市场风险同样值得警惕。8月21日,A股市场曾出现大量高位个股集体重挫现象,表明当前市场在持续上涨过程中,部分高位个股多空分歧逐渐加大,容易引发短期行情的剧烈波动。因此,投资者需理性审视当前市场的估值水平,警惕部分领域可能出现的估值拉升过快风险。

判断后续走势,估值水平是核心参考指标之一。从当前A股市场的估值结构看,整体安全边际仍存,但不同指数、不同板块间的估值分化已较为明显。

上证指数整体估值安全边际较高。从市场整体估值角度看,上证指数的估值水平仍处于相对安全区间。同花顺数据显示,截至8月22日,上证指数动态市盈率(PE-TTM)为16.44倍,尽管这一数值已达到2020年以来的较高水平,但与A股历史上的前两轮牛市的峰值相比,仍存在明显差距。2015年6月上证指数动态市盈率(PE-TTM)最高曾达到22.51倍,2007年9月曾飙升至47.96倍,远超当前水平。

若进一步拉长时间维度(从2000年至今),当前上证指数动态市盈率(16.44倍)处于历史58.74%的分位,这意味着当前估值仍低于历史均值。更为关键的是,当前估值与统计学意义上的“危险值”(标准差+1对应的36.35倍)仍有较大距离。综合看,从估值维度判断,当前上证指数的整体安全边际依然较高。

相较于上证指数,创业板指数的估值优势更为显著。同花顺数据显示,截至8月22日,创业板指数动态市盈率(PE-TTM)为39.18倍,这一数值位于2010年以来的28.30%历史分位,处于相对低位区间。从风险预警指标看,当前创业板指数估值距离标准差+1对应的64.27倍仍有较大上行空间。

回顾创业板指数的历史估值峰值,2015年6月牛市期间,其动态市盈率(PE-TTM)曾达到137.86倍的极高水平,与当前39.18倍的估值形成鲜明对比。即便与近年来的阶段性高点相比,当前创业板指数的估值也处于合理偏低水平。因此,从创业板指数的估值情况来看,当前市场谈整体估值泡沫为时尚早,成长板块仍具备一定的估值修复潜力。

部分行业与板块估值上涨过快风险显现。尽管A股市场整体估值水平较安全,但结构分化问题不容忽视,部分行业和板块已出现短期估值上升过快的迹象,需重点关注。

从风格指数看,截至8月22日,申万高市盈率指数的市盈率(PE-TTM)已达到165.22倍,自6月初以来,该指数估值累计上涨26.83%。同期申万中市盈率指数估值涨幅为22.01%。而作为市场基准的上证指数和深证成指,同期涨幅分别为14.29%和21.17%。不难看出,高市盈率、中市盈率风格指数的估值涨幅已明显高于大盘指数,说明市场资金对高估值板块的追逐力度较强。

从行业维度看,部分热门行业的估值已处于历史较高位置。其中,申万一级行业中的计算机行业指数当前市盈率(PE-TTM)高达260.87倍,除2020年上半年的特殊市场环境外,这一估值水平已基本处于近十年来的高位,估值压力较为明显。此外,电子行业当前市盈率(PE-TTM)为78.61倍,尽管尚未达到2015年牛市期间的历史峰值(112倍),但已处于相对高位,与行业历史平均估值相比有一定溢价。

笔者认为,对当前部分行业和板块的高估值现象,不能简单地看作“估值泡沫”,需结合行业发展阶段与上市公司业绩预期进行客观分析。从市场逻辑看,当前部分高估值板块的价格上涨,本质上是市场提前反映了上市公司未来的净利润增长,即“估值先行”。但估值扩张能否持续,取决于后续公司业绩能否如期兑现——若业绩增长能够跟上估值扩张步伐,则有望通过业绩增长“消化”高估值,若业绩未达标,则可能面临估值下修风险。

从今年的中报业绩表现看,部分高估值行业的业绩增长呈分化态势。其中,申万一级行业中的电子行业上半年净利润同比增长38.75%,为2024年6月以来的较高水平,显示该行业景气度有所回升,但与历史上40%以上的净利润增速相比仍有一定差距,业绩增长动能需进一步观察。而计算机、通信等处于高估值区间的行业,上半年净利润增速仅为个位数,业绩表现未能与当前估值水平相匹配。

当然,从行业属性看,半导体、军工、AI大数据等板块当前处于行业高速发展期,政策支持力度加大、技术迭代加速、市场需求扩张等因素共同支撑其高增长预期。若这些板块从今年下半年到明年能够实现业绩的高速增长,那么当前较高的估值水平在业绩兑现后,实际估值(即动态市盈率)将出现明显回落,估值合理性将得到提升。

由此可见,下半年的业绩增速是支撑高估值板块持续走牛的核心逻辑。在后续市场行情中,投资者应重点关注那些估值过快上涨的行业或板块,密切跟踪其业绩预告、订单情况、行业政策等,判断其业绩兑现的可能性,避免盲目追高。

关注板块轮动和期指的贴水机会。综合当前市场的估值结构、资金面与政策面情况,笔者认为,当前A股市场系统性风险较低,指数有望在震荡中进一步上行,但需关注上证指数4000点整数关口的压力,同时警惕板块结构性分化带来的投资风险。

从支撑因素看,首先,当前市场整体估值仍处于安全区间,上证指数与创业板指数的估值优势为市场提供了较强的安全边际;其次,两市成交额连续多日突破2万亿元,显示市场流动性充裕,增量资金仍在持续入场;最后,政策面对资本市场的支持力度不减,有助于提升市场的风险偏好。

不过,在市场整体向好的同时,也需注意两大风险点:一是上证指数4000点作为重要的心理关口和历史成交密集区,可能面临较大的解套盘与获利盘抛售压力;二是部分板块估值过快上涨已引发结构性风险,后续市场可能出现板块轮动与热点切换,前期涨幅较大的板块若业绩未能兑现,可能面临回调压力,而估值相对较低、业绩稳健的板块或迎来补涨机会。因此,在投资策略上,投资者可重点关注估值合理、业绩确定性强的板块,把握板块轮动带来的投资机会。

期指市场同样受到当前市场估值结构的影响:一方面,指数上行空间仍存,为股指期货提供了一定的上涨驱动;另一方面,板块结构性分化可能导致不同期指品种的强弱出现差异。从当前期指市场的表现看,IC和IM对应的多为中小盘成长股,与当前市场热点较为契合,且其主力合约仍处于贴水状态,随着期现价格的收敛,投资者不仅能获得指数上涨带来的收益,还能获得基差修复带来的“贴水收益”。因此,IC与IM为投资者提供了较好的做多机会,但后期若出现中小盘高估值品种的调整,需切换到估值优势更显著的IH和IF。

对机构投资者而言,在当前市场环境下,除了把握板块轮动与期指贴水机会外,还需重视现货头寸的风险保护。随着市场波动的加剧,前期积累的盈利可能面临回吐压力,建议机构投资者利用期权等衍生工具开展备兑保护操作。比如通过卖出认购期权获得权利金收入,降低持仓成本,同时为现货头寸提供一定的下行保护,在控制风险的前提下,实现资产的稳健增值。(作者单位:中国国际期货)

 

来源:期货日报网

1. 欢迎转载,转载时请标明来源为99期货。商业性转载需事先获得授权,请发邮件至:media@fx168group.com。
2. 所有内容仅供参考,不代表99期货立场。我们提供的交易数据及资讯等不构成投资建议和依据,据此操作风险自负。
go

24小时热点

暂无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