钢铁行业巧用衍生品避险

2025-08-12 07:20:27
期货日报网
关注
0
0
获赞
粉丝
喜欢 0收藏举报
— 分享 —

钢铁行业的“反内卷”,本质是告别低效同质化竞争,迈向高质量发展。对产业企业而言,这意味着经营哲学的深刻转变。期货、期权等衍生品,已不再是边缘的金融工具,而是嵌入企业核心业务流程、保障其在新周期中生存与发展的“战略基础设施”。

在行业人士看来,本轮钢铁行业的下行周期主要由需求下滑引发,产能过剩程度并不严重。2015年粗钢产能利用率为66.99%,而2025年上半年仍维持在80%附近。值得注意的是,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推动下,环保、能耗标准大幅提升,落后产能占比显著下降,这使得本轮“反内卷”(去产能)的难度可能高于上一轮改革。

“反内卷”政策的终极价值正在显现:当竞争焦点从产能规模转向技术制高点时,特种钢材研发竞赛已然白热化。例如,某央企钢厂的氢冶金试验车间内,工程师正调试新一代绿氢炼钢装置。通过绿氢替代焦炭,传统高炉吨钢碳排放量可从2吨降至0.5吨,这一技术突破或将成为行业低碳转型的关键。

为响应国家政策,钢厂从自律控产、技术升级、产品差异化三方面协同发力。例如,陕晋川甘等区域钢厂达成自律控产共识;部分企业布局新能源、钢结构建筑市场,并通过高附加值产品出口拓展新需求。

黑色产业链的生存革命,本质是产业基因的重构。政策东风虽能暂时缓解经营压力,但更深层的挑战在于将“波动率管理”融入组织DNA。那些将金融工具融入经营血脉、以技术创新穿透周期迷雾的企业,正掌握未来竞争的密码。

华北某钢厂智慧中心的大屏上,全球市场数据、期货价格曲线与生产调度信息实时联动。该企业期货部负责人坦言:“5年前我们紧盯高炉温度,如今更关注波动率指标。”其团队正调试新型套保算法,以动态优化风险敞口。

贸易商则从依赖行情涨跌的“投机者”,蜕变为以专业服务和精密风险管理能力安身立命的“现代供应链服务商”,通过提供增值服务与衍生品避险实现转型。中国金属流通协会倡导企业从“价格竞争”转向“服务竞争”。以上海地区某钢贸商为例,其业务模式已从传统低买高卖转向定制加工、配送等增值服务。2024年6—7月,螺纹钢盘面相对现货升水达150元/吨,市场看跌情绪浓厚,现货销售受阻。该企业引导客户通过期货盘面套保,部分客户甚至参与交割,有效锁定了利润。同时,累计期权等场外衍生品的广泛应用,将套保控风险与基差抓机会结合,平衡了短期利润与长期竞争力。

金融衍生品已从辅助工具升维为企业抵御周期波动的“战略基础设施”。当产能阶段性过剩的潮水退去,屹立潮头的必是手握“服务之矛”与“风控之盾”的破局者。

 

来源:期货日报网

1. 欢迎转载,转载时请标明来源为99期货。商业性转载需事先获得授权,请发邮件至:media@fx168group.com。
2. 所有内容仅供参考,不代表99期货立场。我们提供的交易数据及资讯等不构成投资建议和依据,据此操作风险自负。
go

24小时热点

暂无数据